聚焦it 观点 扳腕专利,小米为何难赢爱立信?

扳腕专利,小米为何难赢爱立信?

1

根据此前印度新德里高等法院发出的文件,爱立信诉小米专利侵权案将于今年5月21日开庭。

换言之,这场始于2014年12月5日的专利纠纷,历经爱立信申请“诉前禁令”、小米被迫提存巨额保证金、双方多轮次“声明与反声明”之后,终于在昨天进入庭审环节。

需要说明的是,按照一般的专利侵权纠纷案件周期,没有2-3年时间,可能很难会拿到最终判决,此外,很多专利侵权纠纷都在法院判决审理周期内达成和解而告终。

这场发生在印度地界的专利纠纷,相信也不会例外。

但问题的关键是,爱立信为何要在印度而非中国起诉小米?包括小米在内的国产手机厂商“出海”,如何才能避免陷入手机巨头设置的专利“包围圈”?

缘起:小米印度被诉 因涉嫌侵犯爱立信8项专利?

2014年12月11日,因涉嫌侵犯爱立信所拥有的ARM、EDGE、3G等相关技术等8项专利,小米在印度被爱立信诉至印度德里高等法院。

善于“专利维权”的爱立信第一时间向印度德里高等法院提出“临时禁令”并获得同意,禁令内容包括“禁止小米在印度市场销售、推广、制造及进口涉嫌侵犯爱立信专利的相关产品,并要求小米和其印度当地的电子商务合作伙伴Flipkart,暂时停止销售爱立信起诉的涉案专利产品。”

此外,法院还要求小米和Flipkart提交在印度境内涉案产品的销售数量以及销售总金额。并派遣官员去小米印度办公室执行相关决议。同时法院已向印度消费税和海关中央委员会发出通知,禁止小米侵权产品入境。

一时间,小米旗下全线手机产品都不得“进入”印度市场,而对于积极谋求“国际化”的小米无疑成为“当头棒喝”。

随后,小米公司主动“放血”,按照“每台设备预缴 100 印度卢比于法院提存”的条件,临时获得使用高通芯片手机的继续销售。而对于搭载联发科芯片的手机则依旧处于“禁售”状态。

爱立信曾表示,在过去3年多的时间里,一直尝试与小米公司就其符合GSM等的专利许可授权事宜进行沟通,但始终未获得小米的响应。

公开资料显示,得益于3G时代在WCDMA相关技术标准上的研发与铺陈,爱立信目前是持有3G标准关键专利最多的公司,并持有25%与4G标准LTE技术相关的专利,系当前4G专利技术第一阵营的领头羊。

事实上,爱立信拥有3.3万项专利,其中400项在印度获准。该公司是2G/3G/4G移动通信技术标准基本专利(SEP)的最大持有者,这些技术主要用于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

 

  结局:小米必败爱立信的专利底气到底从何而来?

此前,在谈及与小米这场的专利较量时,爱立信首席官知识产权官(IPR)Kasim Afalahi曾公开表示,爱立信有信心赢得诉讼。

虽然爱立信并未使用“小米必败”的表示,但是爱立信对赢得诉讼的把握信心十足。用爱立信首席官知识产权官Kasim Afalahi话说,那就是“因为爱立信在专利诉讼中从未有过败诉记录。”

事实上,从涉案专利和过往爱立信的专利突袭战绩来看,爱立信的表态应该算比较客观。

从涉案专利内容看,8项涉案专利均为标准基础专利(SEP)。其中,爱立信在EDGE专利上的优势和实力更为扎实。由于EDGE是指代2.75G通信技术,是2G时代的产物,彼时高通还处在成长期。

除EDGE相关专利外,其他涉及ARM、3G等相关专利的内容,高通和爱立信均有深厚积累,使用高通芯片的小米手机,凭借高通“庇护”,或许不至于完败。

而从专利战绩看,在过去五年之内,爱立信曾先后与众多公司就无线网络、2G、3G发生专利纠纷,基本均以爱立信赢得赔偿金落幕。

2010年9月,爱立信在美国东德州联邦地方法院对友讯、宏碁、Netgear等公司,提出无线产品侵权诉讼,美国东德州联邦地方法院认定,被告侵犯了爱立信的3项专利,每款产品需支付爱立信0.15美元专利使用费,共需赔付爱立信1000万美元。

2012年11月27日,爱立信在美国得州东部地区法院提出对三星的专利诉讼,指控三星侵犯其移动通信技术专利。2014年1月27日,双方握手言和,三星同意支付6.5亿美元。

 

  追问:爱立信为何选择在印度而非中国起诉小米?

早在2014年10月,小米旗下红米、红米note、小米2、小米3等多款机型的单一出货量均已突破1000万。

而在印度市场,在爱立信起诉小米前夕,也就是2014年12月,小米宣称在印度仅用6个月时间,就实现出货量突破100万。

由于小米在印度市场投放的机型有限,实际上,印度市场的出货总量可能不及小米手机出货总量10%。显然,更多的小米手机是在中国完成了销售。

很多人可能心存疑问,爱立信为什么不选择在中国市场起诉小米?而非要去印度起诉小米呢?

真正的原因只有爱立信自己才清楚。但是,可以佐证的是,在涉及中国厂商涉嫌侵犯爱立信专利权的过往历史中,爱立信大多把战场选在了海外。

比如在爱立信诉中兴通讯专利侵权纠纷中,因中兴通讯涉嫌侵犯爱立信持有的相关2G、3G专利,爱立信于2011年在英国、意大利等多国法院提起诉讼,指控中兴通讯侵犯其LTE专利权。随后,中兴通讯在国内起诉爱立信专利侵权。

直到2012年1月20日,中兴通讯和爱立信达成和解,才相互撤销了针对彼此的所有专利侵权诉讼。

因此,虽然印度市场小米的出货量较中国市场很少,但是,基于“强龙难压地头蛇”和一些“你懂的”原因,爱立信还是选择在印度而非中国市场,起诉小米专利侵权。

反思:国产手机“出海”该如何躲过专利“围剿”?

IDC发布的数据显示,今1-3月,中国市场智能手机的出货量约为9880万台,较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4%,是近6年来首次出现下降。

事实上,在“去功能机”阶段或“淘汰功能机升级智能机”基本结束后,国内智能手机市场的竞争已经进入“白热化”或“血拼”阶段,抛去苹果、三星等海外厂商之外,仅国产手机就有数十家参与市场争夺。

在用户需求递减的背景下,“出海”成为很多国产手机“去库存”或“抢地盘”的必然之路。包括魅族、酷派、一加等内的众多国产手机纷纷加快了“出海”步伐。

除去中兴、华为等有较多专利积累的厂商外,其他国产手机进军国际市场都不可能绕开手机专利巨头设置的“专利壁垒”。

但是,国产手机争先恐后“出海”,又该如何提前布局避免“小米式”专利诉讼陷阱呢?

或许HTC曾经的“经历”或“经验”值得国产手机厂商汲取和借鉴。事实上,代工起家的HTC,刚开始也没有太多专利,直到2010年和苹果(apple)陷入专利战后,才一手抓申请专利,另一手斥巨资积极收购专利。

2011年4月,HTC花费7500万美元从美国ADC Telecommunications获得超过80项 4G LTE专利,2011年7月,HTC斥资3亿美元并购S3 Graphics 公司,获得后者235件授权专利及申请中专利,取得绘图处理关键技术,从而获得和苹果进行谈判和周旋的重要筹码。

简单说,HTC的做法告诉国产手机厂商,除去营销做的好外,更重要的是,壮大自己的专利“武器库”——手里应该储备一些有质量或杀伤力的专利。

回归到小米应对爱立信的专利发难上,小米的一些做法也有很多可取之处,同样值得其他国产手机厂商关注。

一方面,小米积极加强与印度“地头蛇”的合作。比如,小米在印度聘请的法务团队来自印度最大的综合性律师事务所“Amarchand Mangaldas”,系印度本土知名企业如信实工业集团、塔塔集团、ICICI银行的首选律所之一。

此外,小米不仅在当地召开新闻发布会“秀肌肉”,还对外宣布获得印度“地头蛇”塔塔集团名誉董事长的投资,及时“抱大腿”。

另一方面,小米应对策略得当,合理利用诉讼规则。小米聘请的当地专业法务团队,通过及时提存“保证金”,使得搭载高通芯片的手机得以继续销售,才使得自己避免“全军覆没”。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聚焦it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ujiaoit.cn/opinion/13.html

柳传志:利益问题,不容牺牲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