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it 资讯 “代工之王”富士康的焦虑:iPhone是蜜糖也是砒霜

“代工之王”富士康的焦虑:iPhone是蜜糖也是砒霜

“代工之王”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鸿海”)在日渐微薄的代工利润下,开启了它“买买买”的转型之路。

1

如今形势仍在恶化。今年第二财季,iPhone销量自上市以来首次下降。作为iPhone的第一大代工厂,或许没有谁会比鸿海更能感受到,iPhone销量下降给供应商们带来的焦虑。苹果给鸿海贡献了约一半的营收。而今年前7个月,鸿海有5个月的营收为负增长。

焦虑不只来自苹果。今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结束高速增长,进入微增长时期,直接导致鸿海旗下负责代工安卓手机的富智康(全称“富智康集团有限公司”)上半年营收与利润急剧下降,其中利润减少了八成多。

依靠先后代工诺基亚、苹果这样的手机巨头,鸿海成为了代工界的巨人。然而大客户苹果公司业绩下滑、以及智能手机行业增长疲软、代工行业利润微薄等,如同数座大山压在鸿海的头上,内忧外患之下的鸿海,在最近半年时间里,动作频频开启“买买买”模式,实施应对之策,试图实现从低端组装代工走向前台品牌的转变。

焦虑之源

除了苹果公司,恐怕没有谁会比台湾鸿海集团更希望,刚发布的新品iPhone7大卖。

当下,鸿海与苹果看起来就像一根绳上的蚂蚱,一荣俱荣,一损俱损。鸿海旗下子公司——富士康科技集团(下称富士康),以代工iPhone而闻名。苹果的18家组装厂商中,富士康占据了其中的7家。

IDC分析师高鸿翔告诉经济观察报记者,苹果公司大约有7成的i-Phone都交由鸿海代工,此外还有大约65%的iPad也由鸿海进行代工。而iPhone又是苹果公司的最大营收来源,数据显示,其2015财年给苹果的营收贡献超过三分之二。

但今年以来,苹果的日子并不好过。今年第一财季,iPhone销量同比增长停滞,营收较去年同期仅增长1%。第二、第三财季,苹果的营收同比平均下降15.5%,iPhone销量下降是导致其苹果营收下降的重要因素。

这是苹果公司自2003年以来的首次营收下滑,iPhone销量也是自上市以来首次下降。尽管苹果没有公布iPhone各型号销量,但外界普遍认为iPhone6s的销量不如预期。有媒体报道称,苹果公司减少了今年第一季度iPhone6s和iPhone6sPlus的产量,较原计划可能削减了三成左右。

这带来的连锁反应就是,作为苹果Phone6s和iPhone6sPlus的主要代工厂之一,河南郑州富士康的员工们今年春节前夕就遭遇了“无班可加”的尴尬,而往年这个时候连回家过春节都是奢望。彼时,甚至河南省郑州地方政府贴出公告,向富士康旗下的5家企业发放了共计约8000万元的失业保险稳岗补贴。

作为苹果的第一大代工厂商,鸿海的业绩也急转而下。今年前7个月里,鸿海有5个月份的营收同比出现负增长,正增长的2个月也均未超过0.5%。

不仅仅是苹果,整个智能手机行业都品尝着增长疲软乏力带来的痛苦。据IDC数据,今年上半年第一、第二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仅增长0.2%与0.3%。

鸿海旗下的香港上市公司富智康,主要负责安卓手机代工,小米、华为和索尼等都是其客户。今年上半年,富智康的营收为23.07亿美元,同比下降39.8%,主要原因是主要客户在今年的市场占有率急剧下降,因此削减了外包业务,需求降低。

中国手机联盟秘书长王艳辉向经济观察报表示,一方面目前智能手机市场正在逐渐饱和,另一方面智能手机的创新也到了一定的瓶颈期,手机厂商在创新方面难以突破,因此消费者的反应不会特别强烈。

在供应商和手机厂商双双面临业绩压力时,来自“业绩之源”的苹果对其供应链厂商强力施压。在i-phone7发布前夕,台湾消息称苹果要求台湾下游零部件供应商将其报价调低20%左右,调到与大陆供应商的价位类似,这遭到日月光半导体制造公司以及鸿海旗下公司等台湾厂商的抵制,声称若如果没有合理利润将不接受苹果订单,目前仍在僵持。

而大陆地区人工成本上涨也是富士康无法绕开的问题。寻找低廉的劳动力成本是富士康建厂的一贯目标,富士康在深圳的工厂建设于上世纪80年代末,当时深圳的土地、劳动力资源都十分低廉,而如今这些优势都在正在逐渐消失,这些难题都导致其代工利润越来越微薄。

对鸿海这样的代工企业而言,成本必须被严格控制。市场研究公司IHS曾对iPhone6进行拆机分析,称每部iPhone6手机富士康仅能赚4美元到4.5美元的代工利润,折合人民币大约在25元左右。而去年鸿海集团的财报显示,鸿海的毛利率约为5.8%。

重重压力下,鸿海选择收购一些曾经辉煌的老牌科技企业,比如日本夏普,从供应链的下游组装代工往上游核心零部件供应进击;比如收购诺基亚,或将借其品牌在功能机和低端智能机市场分“一杯羹”。

“买买买”的布局

今年8月,鸿海对夏普的收购通过了中国商务部的审查,鸿海以3888亿日元(约253亿人民币)注资,收购夏普66%股权,夏普成为鸿海的子公司,尘埃落定。

夏普在液晶屏幕方面有着较为先进的技术,在业内被称为“液晶之父”。而外界普遍认为,在明年iPhone的10周年之际,苹果公司将给2017年iPhone采用OLED屏幕,而显示屏是智能手机最为核心的零部件之一,在供应链中占据重要地位。

目前,OLED面板市场中,三星占据了寡头地位。据韩国市场咨询公司UBIResearch,今年第一季度,三星OLED屏幕的出货量占据了全球OLED屏出货量的95%。而鸿海似乎铁了心要从中分“一杯羹”——新任夏普社长、鸿海副总裁戴正吴表示,向鸿海注资的3888亿日元中,将有2000亿日元用于OLED屏幕的研发,戴正吴还希望能与日本显示器(JDI)进行合作,共同开发产品,组建联盟,对抗目前在OLED产业上占据优势的韩国企业。

高鸿翔称,鸿海如果能通过夏普的 OLED屏幕技术在明年实现OLED屏幕量产,那么便有可能成为苹果OLED屏幕的第二个供应商,这也符合苹果在同一元器件上的双供应商策略。

如果能够成为苹果OLED屏的供应商,那么鸿海无论是在供应链中的地位还是利润,都将得到提升。

在5月份,富智康以3.5亿美元收购微软手中的诺基亚功能手机业务。富智康主席董文欣表示,预计诺基亚品牌可占全球功能手机市场,25%到33%的份额,在欧洲市场和中东、非洲、东南亚和印度等市场,功能机仍有很大需求。

第一手机研究院院长孙燕飚向经济观察报表示,诺基亚曾是鸿海集团的主要客户,鸿海能够成为全球代工巨头,诺基亚居功至伟,对诺基亚品牌的收购,或有一定的情结因素。

此次收购,鸿海还从微软手中获得,位于越南北宁的一家制造工厂,这也将提高鸿海的产能,并且越南的劳动力也更为廉价。高鸿翔认为,诺基亚在功能机市场仍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并且功能机业务与鸿海主要客户的智能机业务不产生冲突,再加上得以提高产能,对鸿海而言走这“一步棋”是值得的。

董文欣表示,明年10月微软与诺基亚的授权合同到期后,鸿海会跨入智能手机的设计、制造与生产,诺基亚是鸿海由硬件制造向设计、销售与服务价值链延伸的重要策略。王艳辉认为,不论是收购夏普,还是诺基亚,都表现出了鸿海从低端组装代工走向前台品牌的意识。

“但诺基亚要重振以往雄风,不太可能,”孙燕飚认为,借鉴TCL通讯运营中低端品牌手机阿尔卡特的经验,鸿海基于自己的制造产业链,要借诺基亚的品牌做中低端手机赚取一些利润,是比较可行的,但想要走向高端,无论从手机产品创新的角度,还是鸿海运营手机品牌经验的角度来看,都缺乏可行性。

寻找更廉价的劳动力资源,也是富士康的一贯策略。

而中国曾经低廉的制造成本,正逐渐失去优势。据美国波士顿咨询集团2015年发布的《全球制造业的经济大挪移》,由于中国工人薪资的上涨、人民币汇率提升以及中国能源成本的提高,中国制造业的成本仅比美国低了4%,而印度则低13%。

或许正因为此,富智康今年上半年财报表明,富智康在印度马哈拉施特拉邦省的新厂房,将于2016年下半年开始营运,富士康在该工厂的未来总投资将达到50亿美元。鸿海集团董事长郭台铭也表示,将继续寻求其他在印度建设工厂的机会。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聚焦it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ujiaoit.cn/news/6405.html

苹果市值一周暴涨630亿美元 供应商股价“鸡犬飞升”

深圳海关查获400台走私iPhone 7 案值超300万元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