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it摘自21世纪网58同城的办公室坐落在北京亚运村旁的北美商务中心,在喧闹的北京,算得上闹中取静,第一次来这里,大多出租车司机都不知道如何走。
跟姚劲波约采访是件费劲的事情,总是碰不上他的时间:最近58同城四处圈地,长沙建每年上万人的培训基地,并购投资,开辟到家、互联网金融等新业务,真是分身乏术。仅就并购投资而言,58同城可能是今年互联网领域最活跃的公司,甚至超过了BAT,并购对象赶集网、中华英才网、安居客,投资公司包括e代驾、土巴兔、美到家、呱呱洗车、点到等。
58同城首席战略官、58到家联合创始人陈小华粗略估计:今年以来,58同城并购投资涉及金额至少超过15亿美元。
不仅投资领域,就市值论,58同城已经跻身国内互联网五巨头:58同城市值近期最高达75亿美元,位列阿里巴巴、腾讯、百度、京东之后。
58同城凶猛,有人据此称姚劲波为“小马云”。对于这个标签,姚劲波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时这样回应:时代不同、机遇不同,环境不同,还是做好自己。
尽管如此,在2011年的年会上,姚劲波致辞时,有过这样一段演讲:在美国流量排第一的是Google,第二是Facebook,第三不是Ebay,是分类信息网站Craigslist。姚劲波当时的愿望是,在中国某一天,分类信息网站58同城的浏览量超过Ebay在中国对标的公司淘宝网。
2014年9月,“淘宝+天猫”美国上市,继2007年阿里巴巴香港上市之后,马云再次成为中国互联网的符号性人物。姚劲波也迎来了自己的风口:O2O时代。移动互联网时代来了,现实的物理实现与虚拟的网络世界第一次融合,O2O成为这个时代最大的风口,分类信息网站在线下耕耘多年,58与竞争对手赶集面临着最大的机会。
“互联网+”的各个行业,车、房、招聘,各种各样,品类超过数百种的到家服务都面临着巨大的机会。上市之后,腾讯成为58同城的股东,阿里巴巴、百度也在争相成为58同城的股东。战略入股赶集网,并购安居客,全资收购中华英才网,投资e代驾、土巴兔、美到家、呱呱洗车、点到等,58同城的未来,无限可能。
未来的58同城是一个什么样子?姚劲波认可21世纪“4+N”的概括:四级核心业务,招聘、汽车、房产、到家是四项基础业务,在四项基础业务上,通过内部孵化、投资等数向百个细分业务方向发展。
“4+N”不再是一个互联网产品,也不是一个服务,而是一个生态系统。姚劲波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分类信息的想象空间也发生了变化,最早是信息服务,然后是信息+交易,现在则是O2O,但未来最大的想象空间是生态链。分类信息是58同城的切入点,生态链才是58同城这家神奇网站追求的终点。
就在2011年的年会上,姚劲波回忆58同城的发展时说:去年(2010年)开年会是在糖果开的,差不多500多个,今年我们员工人数扩展了一倍;前年开会的时候,我搬个凳子站在办公室讲就行;明年(2013年)开会,我估计得到体育馆了。至2015年,58同城的员工将超过10000人。
生态链建设是一个长期的事情。2009年,姚劲波租用现在的办公室时,租期是17年,即至2026年。姚劲波希望公司可以存续到那个时候,完成生态链的建设。那一年,姚劲波才50岁。
相互成全的兄弟
《21世纪》:58和赶集网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产生了哪些协同效应?
姚劲波:关于整合现在还只是做了一些初步工作,还没有进行深度整合,完成整合没有那么快。
整合包括几个方面。一是广告费,两家都降低了广告费,比如浏览器、网址导航、搜索引擎等线上广告平台,也包括在户外传媒等线下广告平台。很多广告平台,左边是58、右边是赶集,我们两家公司相互竞价,恶性竞争,现在恶性竞争的情况不存在了。二是销售、客户、传播层面的恶性竞争不会存在。过去,赶集遇到58的客户,无论什么价格都要拿下;反之亦然。在市场方面,两家公司也会相互诋毁,打传播战。三是我们两边都做了很多创新型项目,有一些重合的,双方都投入了资源竞争,现在也进行了梳理。
上面这些事情都已经做完了,这是整合的第一阶段。这一阶段是外围的工作,为真正的整合打下基础。真正的整合即将开始。
《21世纪》:你们两家公司经历了近八年的战争,很艰苦,回头来看,这段艰难岁月对双方意味着什么?
姚劲波:俩家打仗对我们锻炼队伍是有帮助的,八年战争,相当于二万五千里长征,锻炼了一支真正的革命队伍。互联网行业因为马太效应,大者恒大,一个行业只有第一名能生存,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是所有行业中竞争最激烈的。而58与赶集的竞争,是互联网中最激烈的。
有一个优秀的竞争对手,你就不敢松懈。幸运的是,浩涌是我见过的最优秀的竞争对手。感谢浩涌与赶集,他让我知道自己哪里做得不好。我们不仅是对手 还是相互成全的兄弟。我们俩打得火花四溅,把其他那些看热闹的都给打死了。死了很多,各种信息网站几千家,他们都死掉了。
《21世纪》:两家公司谈的时候,当时的难点是什么,有没有谈不下去的时候,最后如何解决的?
姚劲波:我们是从4月份开始谈的,谈了小一年多,困难的时候肯定有,否则怎么会谈这么久呢?谈不下去的时候,就放一放,等能谈的时候再谈,放一放就会想得更清楚。没有做这个决定,没有人知道结果会如何,有很多不确定性。
谈得很艰难,为什么要谈?我觉得在现在的资本市场的环境下,这个仗(58与赶集)是打不完的。如果两家不谈, 我们在可见的未来还会打下去,把所有的精力都会耗在里面。
互联网很多行业都跟我们所在的分类信息行业一样,两强相争,打得很激烈,谁也拿谁没办法。比如在线旅游、团购行业,网络召车行业曾经也一样,后来滴滴与快的合并了。分类信息行业与其他行业还不同,正处在一个大变革的时候,最初是信息,接着是信息+交易,然后是O2O,一波一波的创新机会。如果我们把过多的弹药消耗在战争上,消耗在老的业务上,会让我们错过很多机会。
比如说赶集好车、58到家这些创新业务,都受到了战争的影响。浩涌要的是未来,他很有远见,特别理解这个行业。不能因为一场过去的战争失去了未来,这是最大的推力。
“4+N”新生态
《21世纪》:听说你们有个计划,未来要投资100家O2O公司,形成58赶集生态系统,这个计划如何推进?
姚劲波:首先是对创业公司的投资,仅58现在就已经投了十多家了,58到家也投了很多公司,比较有名的有e代驾、土巴兔、美到家、呱呱洗车、点到等。在O2O领域,我们不仅在中国,甚至在全球,都是最活跃的投资者。其次是在核心领域,我们并购了多家企业,在招聘行业,我们并购了中华英才网,在房产行业,我们并购了安居客。
《21世纪》:生态建设主要通过投资来完成,还会有其他方式吗?
姚劲波:这样说吧,第一类是平台创新模式,58赶集是一个大平台,这个平台会自动生长出来新业务,比如58到家、比如赶集好车。这有点像当年阿里孵化出淘宝,然后孵化出支付宝、天猫一样。第二类是并购投资,比如收购安居客和中华英才网。第三类是内部孵化,就像一些内部创业项目,58赶集会给资源支持。第四类是投资创新型业务。
《21世纪》:这种生态是不是可以概括为“4+N”,就是基于四类核心业务向各个创新领域拓展?
姚劲波:我们内部没有这样提过,这样说也很正确。四类基础服务是招聘、车、房、服务,然后是其他服务,是“4+N”。有点类似小米,小米三大核心产品,手机、平板、电视,基于这三类产品做延展,是“3+N”的模式。4是核心业务,支撑58向各大创新业务发展,核心业务经创新业务提供各种资源支持,比如线上流量,线下拓展能力。
《21世纪》:与阿里、百度、小米的生态相比,58生态有什么不一样?
姚劲波:我们更专注,专注于本地服务。或者说,是跟每个人的生活相关的服务,未来会在这些领域上形成一个更独特的生态。无论怎么发展,我们做的是同样的事情,就是怎么做用户,怎么做商户,怎么样给他们提供服务,满足他们的所有需求。
《21世纪》:在并购与投资方面,有没有一个三到五年的预算?你们的投资业务由哪几个部门负责?
姚劲波:我们原计划是投资10个亿美金,我估计我们会继续加大投资份额。原来决定投资10个亿的时候,差不多是投58市值的20%,那时候58差不多40亿美金的市值。现在两家公司的市值加起来都超过100亿美元了,未来还会继续上涨。现在还没有具体金额,我们预计投资金额超过30亿美元。
我们专门负责投资的两个团队,按大小来分。核心的大的并购,比如并购安居客有一个团队,由我负责;其他并购与投资有一个团队,由贾向飞负责。58到家则进行了更多投资,由小华负责。
58“进化论”
《21世纪》:58同城发展到今天,进行了一次次迭代升级,每个阶段有什么不同?
姚劲波:最开始的时候,58是一个分类信息平台,这是第一阶段;现在变成了一个生活服务平台,这是第二阶段;未来是一个“58赶集+”平台,是生态链。
任何互联网服务生态链的成长,都是从一个细分的点开始,从一个小的服务开始,任何一个应用只要足够大,都会具有平台的属性。先有一棵树,后有树林,然后各种动植物都有了,完成物种丰富性。
《21世纪》:“58赶集+”未来的生态如果给一个Slogan,应该是什么?
姚劲波:我们的Slogan是“人人信赖的生活服务平台”。当人们生活里面有一些困难、问题的时候,可以依赖我们。产品可以有很多个,比如58到家、安居客,某一个服务解决人们的某一方面问题。
《21世纪》:基于O2O的巨大想像空间与58赶集的完美布局,有人预言58赶集市值会突破500亿美元,甚至1000亿美元,您怎么预测“58赶集+”的市值?
姚劲波:关于市值,我无法预测。可以肯定的是,“58+赶集”已经是一个市值百亿美元的公司。
关于未来,我觉得不一定看两年、三年,我觉得如果用十年的时间来看的话,如果我们在互联网产业中还在现在这个位置,那我们可能是一个目前BAT级别的公司。当然BAT也在演进,我们至少可以达到他们目前这个级别,因为O2O的市场空间就摆在那里,仅仅很多细分行业,比如车、房、招聘、到家服务,肯定都是万亿规模以上的市场,很多服务也是日单量上百万的服务。
很多规模万亿以上的细分市场,很多日单量超过百万的服务,这就是58面临的机会。在互联网行业,站在了一个最好的位置,58过去在品牌、用户、商户、团队方面都积累到了一个程度。
《21世纪》:在这个行业你们的挑战者是谁?是BAT吗?美团、大众点评在这方面也有布局,会有威胁吗?
姚劲波:挑战者可能是一些创新型的公司,因为这个行业正在快速地变化,创业者有机会,我们会积极地应对。美团、大众点评与58不太一样,他们是到店消费,58是到家服务,优势领域各有不同。美团和大众点评更像一点,他们的竞争更直接。PC时代领先互联网公司进入线下服务的能力很难建立,他们生产模式建立“码农”的基础之上,我们的生产模式基于阿姨、美甲师等“蓝领”的基础之上。
《21世纪》:互联网行业未来的创新机会在哪里?
姚劲波:互联网行业变化非常快,创新迭代快。O2O完全是因为移动互联网造成的,要是没有移动,中国现在还只有三分之一的人上网,绝大部分人还不上网。有了移动,有了渗透率,中国的消费群体越来越有钱。互联网人口成倍增加,人均消费能力的增加还不是最关键的,更关键的是移动互联网把虚拟网络与物理世界连接起来了,这才形成了O2O这个风口。
移动互联网之后,可能设备、智能技术又有新的变化,又会有新的互联网机会,我们希望自己保持年轻的心态,成为每一波新机会的受益者。
互联网行动派
《21世纪》:你如何评价自己?圈内人评价你是“小马云”,你如何看?
姚劲波:我从来没这么想过评价自己,我每天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解决具体的问题。媒体如何评价,说实话我不是很在乎,世界这么大,有人说好有人说坏都很正常。少谈些主义,多研究问题,每天把精力放在别人的评价上,就没有时间解决问题了。如果有人说58体验不好,产品有问题,我立马想办法改。把事儿做了,最关键。
历史上那些成功的人,无论从横向的空间看,还是从纵向的时间看,都有一个所谓的坐标。处于什么坐标,是个结果,不是他们追求的目标。
《21世纪》:因为在这个时间点看到互联网接下来发展的十年,58同城有某种可能,所以大家都这么讲了。
姚劲波:大家所处的时间不一样,面临的机会也不一样,做的事情也不一样。不在乎别人如何评价,做自己最好!
《21世纪》:大家都知道你是一个工作狂,跟雷军(微博)一样是劳模,除了工作外,你还喜欢什么?
姚劲波:最近刚刚开始跑步了。除此之外,也比较爱运动,比如爬山,通常都是陪家人。
《21世纪》:您身边的朋友说你有两个十分难得的品质,一是韧性,再难的事情都能坚持到最后;二是处理矛盾的能力,总能理清各方的利益诉求点,化解矛盾。你如何评价自己?
姚劲波:不是韧性,是没办法。我(十年前)进入了分类信息这个行业,2014年、2015年才开始爆发,不坚持到现在就什么都看不到。很多人就说老姚挺牛的,一直在坚持。我不觉得自己是在坚持,是没有退路。到2009年的时候,公司账上没钱了。但网站的流量在增长,用户在增长,下个月可能就有钱了,那时候就觉得坚持做下来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关于处理矛盾的能力,我觉得还是引导大家往前看。在一个公司内部,往前看大家的利益和努力方向是一致的。大家目标都面向未来,就不会有本质的冲突。
《21世纪》:没钱的时候你会焦虑吗?
姚劲波:当时也挺苦的,但是一直坚信这个行业的前景是乐观的。最难的时候是2008年、2009年。差不多所有时间都在见投资者,见了几十家。基本上主流的投资机构全见了,就是没人投,就是拿不到钱。最后是一个主动找上门来的DCM投了我们。DCM当时投了1000万美元,上市时拿回去了七八亿美金。后来还有机构挺后悔没有投我们。
《21世纪》:有没有来自公司内部的压力,比如员工呆不下去了?
姚劲波:当然会有,有些员工会走,但我们最重要的人都留下来了。这种情况下说服大家很难。我的做法就是每天让财务把现金流发给所有员工看,每天收了多少钱,每天花了多少钱,还有多少余额,一清二楚。就是把真实的状况分享给大家。58再苦的时候没有拖欠过员工的工资,有的时候是我拿家里的钱来发,从老婆的卡上取钱发工资。
《21世纪》:从家里拿钱给公司花,爱人不反对?
姚劲波:我老婆听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