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it 专栏 岁月匆匆 光纤之父高锟如今却已不知光纤为何物

岁月匆匆 光纤之父高锟如今却已不知光纤为何物

  人生最大的挑战

  就是在一个试图将你定型的世界里

  诚实地做自己

  …

  “光纤没有铜,偷了也没用”

  如今这样的标语在我国大街小巷都能够看到

  光纤通信革命的迅猛连偷盗行业都与之脱节

  仿佛一夜间,大至国家机要通讯小至入户网络线缆

  都摒弃了金属材质的“电线”,换上了所谓的“光纤”

  2006年的台湾地震,造成大量的海底光缆受损

  导致全球互联网访问出现故障,一个月后才恢复

  现代的生活中的各种通信方式几乎已经离不开光纤了  …

  早在十九世纪中叶,有两位科学家就发现了光的全内反射现象

  全内反射:又称全反射,当光线从较高折射率的介质进入到较低折射率的介质时,如果入射角大于某一临界角时,不发生折射,所有的入射光线将被反射

  他们将带孔的水桶注满水,把光打在水桶内

  发现光线竟然沿着弯曲的水流平滑地流出来

  十九世纪末,伟大的发明家贝尔发明了极具前瞻性的“光话机”

  用能感受震动的薄镜将聚集后的阳光反射出去

  薄镜受到声音的影响发生震动,改变光线的强度

  再将加载了声音信息的光线还原成声音

  光话机原理图

  “我听到光线的笑声、咳嗽声和歌唱声”——贝尔

  但这一发明因为以空气作为光线传播介质

  因为衰减率过大,光线传播了一段距离后强度变得很弱

  加载在其中的声信号也会变得失真,并没有成为一个实用的发明

  此后的近百年里,虽然出现了多种传播介质

  让光线可以更加任性地转弯

  但每三米就衰减过半的性能也仅仅用于医用内窥镜

  医用内窥镜

  就连透明的材料都会产生如此大的损耗

  许多工程师都坚信长距离光通信是天方夜谭  …

  高锟,一个在英国的毕业留学生

  一篇逆反的论文《光频率的介质纤维表面波导》

  正如他童年斑驳的出格事迹一般

  但这次却如石沉大海

  高锟

  高锟生于上海,受祖父高吹万(晚清诗人)的影响

  幼时接受塾师式的教育,直自十岁时进入一所西式实验学校学习

  那是一所由回国的法国留学生创办的实验学校

  开放自主的教育让高锟童年深受启发

  坐在中间的为高锟  高锟六年级时便开始做化学实验

  他与好伙伴周同学一起成功地通过电解水

  制备了氢气与氧气,打开了化学世界的大门

  电解水实验

  没多久,高锟就有了自己的第一个发明“泥球炸弹”

  他将红磷和氯酸钾塞进湿润的泥土里

  待其干燥后,撞向硬物,受到冲击便会爆炸

  这个实验十分成功,我们用泥球掷向猫狗,把它们吓个半死,我们则乐透了。

  偷摸做的化学实验因为一次意外败露了

  当时我们手里的氰化物(1g能毒死六七人),足以毒害全城的人

  被迫放弃化学实验后,高锟依然没能静下心来

  转眼,他和周同学又开垦了无线电的新田地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常见的电子管收音机

  当我们最终由耳筒里收听到电台广播,那感觉奇妙极了。在什么也没有的空气里,竟然可以蕴藏音乐,简直是魔术。  正是鼓捣无线电的这段经历,在高锟心里埋下了电机工程的种子  …

  中学时期,高家人为了躲避内战,也为了谋求生计,辗转至香港

  聪慧的高锟很快便适应了除粤语之外的一切  他以全港前十的成绩考入当时香港唯一的一所大学——香港大学

  香港大学  而高锟因为少时对无线电的兴趣选择修读电机工程

  可是当时的香港大学的还未筹备好此专业

  决心已定的的高锟只好远赴英国投考合适的大学

  高锟就读的伍尔维奇理工学院  现改名为格林威治大学

  初到英国,高锟就按捺不住又开始做起自己的实验

  他怂恿房东的儿子将地下室改装成相片冲印室

  自己将相机镜头改装成放大机,冲印起照片来

  我简陋的冲印间见证了我真正独立的第一步,我不但解决了财政难题,还让我刚露苗头的工程学技术派上用场。

  在英国的学习生涯让高锟与工程界有了颇多的接触

  他意识到到学校里的知识与实践的巨大差异

  也迫不及待地想大展一番拳脚,找到自己的岗位

  高锟在实验室

  “世事的起伏本来是波浪式的,人们要是能够趁着高潮一往直前,一定可以功成名就;要是不能把握时机,就要终身蹭蹬,一事无成。”——莎士比亚

  终于,在毕业之际,高锟进入了国际电话电报公司

  时值通讯行业的瓶颈时期,通讯设备面临着大革命

  高锟工作的头两三年专注于高频波导管的研究工作

  波导管:高频波具有更高的信息容量,但其特性导致在空气传播过程中损耗过大,需要采用特殊的空心线缆定向传播

  在1959年,激光的横空出世让通讯界看到了希望

  但在经过一些试验后,其特性并不足以作为远距离传输的载体

  “怎可以那么快便断定激光没有可为?”高锟心中一直没有放弃

  世界上第一个激光器

  高锟结合实验室早先研究的波导管技术

  有了“激光导管”的设想,并不断寻找合适的线缆材料

  但无论什么材料,效果都不理想,甚至不能大角度地弯曲

  波导管

  虽然高锟同时在攻读博士,在公司实验室中仍不断地进行实验

  多次尝试仍无成果,但他确信用类似波导管的中空结构导光是条死路

  他打算另辟蹊径,采用透明材料作为激光传输的介质

  但此前的研究和文献中,都已证明透明材料衰减率过大,甚至不如空气

  但经过长达几年的实验论证,高锟从理论上验证了透明材料的可行性

  透明材质中的杂质才是造成衰减率过大的主要原因

  推翻了工程界一口咬定光通信是天方夜谭的定论

  但是1966年他发表在电机工程师学会学报上的论文

  不仅被排版在了不显眼的位置,而且最终也没能引起什么反响

  高锟也明白,理论中衰减率低于20 dB/km的光导纤维当时根本没有人能生产

  就算是自己的研究毫无偏差,终究也只是一纸空谈

  于是他跑遍了世界各地的大型玻璃生产企业,说服他们开展相关的研究

  大型玻璃厂商Pilkington公司

  但情况不容乐观,绝大多数的企业都不愿意花高昂的成本研发超纯净玻璃纤维

  他们眼中的玻璃只是装饰品、器皿,只是沙子烧制成的小玩意

  于是高锟又拾起童年的化学,做起了半个玻璃工艺专家

  与企业的研发部门一起探讨研究可行的高纯度玻璃制造工艺

  为了将心中构想的光通讯变为现实

  高锟甚至找到了当时公司的竞争对手贝尔实验室

  向他们推销自己的理论与技术

  那时候我很清楚地知道这个计划是非常大的工程,将来需要动员几百万人

  赫赫有名的贝尔实验室

  随着高锟不断地发表光纤与光通信的演说,在业界逐渐有了知名度

  玻璃企业们似乎发现这的确是一个大机遇,纷纷着手研发

  美国康宁公司根据高锟发表的论文开始进行研发

  康宁公司:美国著名玻璃生产商,是当今智能手机屏幕大猩猩玻璃的生产商

  1970年,终于制造出了符合理论的低损耗试验性光纤

  翻开了光通讯时代的第一个章节

  1976年,美国亚特兰大开通了世界第一条光纤通信系统试验线路

  1979年,光纤传输损耗降低至0.2dB/km

  1992年,贝尔实验室与日本合作成功试验了9000公里的传输任务

  今天,中国光纤入户比例占到宽带用户的一半以上

  高锟切切实实地成为了世界公认的“光纤之父”

  人到中年他逐渐退出工程领域,进入学界教书育人

  曾受聘于香港中文大学,成为第三任校长

  任职期间高锟因为好脾气时常遭到学生的奚落

  甚至在学生报上发表“八年校长一事无成”这样诋毁的文章

  但高锟却从来没有惩罚过那些调皮的学生

  反而每年自掏腰包捐出补助金救济经济困难的调皮学生

  梁文道在《我的老校长高锟》一文中写到

  毕业之后,我才从当年干过学生会和学生报的老同学那里得知,原来高锟每年都会亲笔写信给他们,感谢他们的工作。  …

  200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奖名单揭晓

  高锟与另外两位科学家共享科学界的最高奖项

  时隔近半个世纪,高先生终于获得了应得的荣誉

  但人们谈起“光纤之父”,高锟却似完全不知情

  早在2003年,花甲之年的高锟被确诊患有阿兹海默症(俗称老年痴呆)

  智力将会逐渐退化,变得像孩子一样单纯

  渐渐地他记不起自己了不起的贡献,甚至记不起光纤

  只有纯真的笑容还永驻他的脸庞

  诺奖颁奖典礼上,瑞典国王特意为高锟免去繁琐的礼节

  破例亲自走到他面前向他颁奖  “谢谢”,这是高锟接到奖章与证书后说的唯一一句话

  瑞典国王授予高锟奖章与证书

  如今的“光纤之父”在爱妻的陪伴下通过学习绘画恢复智力

  经历了一个月的学习才握得画笔,高锟以点为画

  创作了第一篇画作《许愿树》

  香港首富、全球首富,对我来说完全没有意义,我无后悔、也无怨言,因为如果事事以金钱为重,一定不会有今日光纤的成果

  这是老先生被问及为什么不给光纤申请专利时的回答

  一个纯粹的人用一颗纯粹的心

  带给世界如此高速便捷的信息生活

  科技就像轰鸣着前进的蒸汽列车,不可阻挡地奔向未来

  但是有时候我们却又希望它跑得慢一点

  让我们再留念这周遭的风景和故事

  许愿光纤多造福人类一秒,人们多铭记高锟一刻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聚焦it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jujiaoit.cn/zhuanlan/7127.html

向隽:中国传统银行将在20年内消失

互联网+大迁徙:蓝领务工者被改变的命运轨迹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