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it摘自 腾讯科技 文/相欣 在资本大潮的裹挟中,本应艰辛励志的创业故事开始变得浮躁起来,数据造假和各种谎言在互联网行业接连上演。
腾讯科技此前曾报道,夸大报融资金额正在成为创投圈公开的潜规则,引起行业热议,事实上,除了融资金额,一些创业公司对外公布的用户数、订单数、市场份额等数据也充满水分。
这种现象由来已久,早前便有电商网站在后台更改页面前端显示数据来“提升销量”,现如今,数据造假或粉饰的行为又蔓延到了时下正火的O2O领域,造假手法也更加多样化。
据腾讯科技跟踪调查了解,外卖O2O存在刷单乱象,创业公司以此冲业绩,商家以此骗补贴,除了外卖行业,一些房产、二手车、上门维修、按摩等O2O领域的创业公司都存在通过冲量、切单、订单倒手等方法给自己的数据“加码”,或者以“峰值”的说法粉饰业绩,以便得到投资者的青睐,给竞争对手施压。
成熟的市场机制完善,数据可信度相对较高,但对于O2O这个刚刚发展起来的新兴市场来说,竞争混乱,也缺乏监督,存在作弊空间。在调查过程中,多位创业者向腾讯科技坦言,上述粉饰业绩的做法已经成为业内通用手法,但他们并不愿提供更为详实的数据和凭证。
“数据存在水分很正常,任何公司都需要营销,我们也没有义务向外界公开真实数据。”一位创业者对腾讯科技直言。
一些创业公司对外公布的数据,到底是否真实反映了该公司的运营状况,外界无从知晓,即便是投资人也只能是“逼近”真相。
有投资人告诉腾讯科技,投资机构想了解到一家公司真实运营状况非常困难,在投资前期会做多轮尽职调查,为的就是确保数据的真实准确,对其中存在的市场风险、管理风险、资金风险等做全面的审核。“投资机构通常要在这个过程中花费很大成本。”上述投资人强调。
不过,随着近期全球资本市场持续动荡,风险正在向那些用光鲜数据过度粉饰自己的创业公司逼近,同时,行业对数据造假行为的警惕和批判也在加强,呼吁健康创业环境的声音逐渐高涨。
上门服务O2O:地推冲量,二次转化率低在这个美好数据构建的虚幻盛宴中,上门服务类的O2O公司首当其冲。
多位创业者对腾讯科技表示,O2O企业在起步阶段依靠自发传播其实很难,补贴甚至倒贴成为成功获取首批用户、冲量的利器,但二次消费转化率却并不高。
我们看到的是,资本大量涌入的O2O行业正在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这种渗透简单直白地体现在街头巷尾的“扫码”中。北京的热门区域随处可见举着“一元体验”、“免费享受”字眼的地推人员。甚至在望京有一条路被称为“扫码一条街”,这段不超过百米的人行道,往往聚集数十家不同行业的公司。以至于有人调侃称,“在这儿扫上一圈,吃喝用都有,靠着各种赠品就能妥妥过一天。”
金沙江创投合伙人朱啸虎曾公开讲过这样一个案例:上海有一个企业,两个月就做了3000单,数字是很漂亮,但客单价20块,发红包也是20块钱,订单几乎是免费的,这种恶性补贴是没有价值的。朱啸虎认为,要关注订单是不是健康,就要看在没有补贴的情况下是不是能持续下去。
除了刷订单,各家常用的方法还包括秀峰值订单,业内人士称,这也是企业公关的一种手段,单日峰值根本没有意义,随便办一场活动就能把订单量搞上去。
另外一种新玩法就是“2B2C”,对于获客能力弱的创业项目也越来越多采取这种方式。
美丽加创始人马晓光对腾讯科技表示,以上门按摩为例,一些创业公司会直接向大企业员工提供推拿按摩的福利,一送就是几十单、上百单,企业员工可以非常低的价格享受到服务。这些公司希望享受过服务的员工将这种体验带回生活中,但企业买单和个人买单是不一样的场景和需求,转化率往往不高。
“然后还会拆单,实际上有多少真实需求没人知道。一旦停止补贴,高成本获得的用户很可能就会流失。”马晓光说。
拆单的方法,具体来说,就是把一定金额的订单拆成多个,比如100块钱的订单可以拆成10个10块的,这样一来,订单量就会显著提升。但实际交易额并没有发生任何变化,“看订单量意义不大,还是得看交易额。不过有时交易额的意义也有限,专业刷单公司也可以刷上去,不过就是过下账,非常简单,还能有补贴。” 马晓光告诉腾讯科技。
二手车O2O:倒手订单粉饰业绩二手车O2O领域的创业公司相关数据便存在大量水分。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二手车从业人士对腾讯科技称,某家二手车电商平台对外公布去年一整年的成交量是15万台车,但实际上可能只有6~7万台。
据了解,二手车电商中存在大量订单的重复计算。上述人士称,真实的订单交易路径为卖家到买家,重复计算指的是在卖家和买家中添加多个经销商,也就是俗称的“倒手”。
如此一来,原本卖家到买家的计算路径,就变为了卖家到经销商A、经销商B、经销商C、买家,中间全部为重复计算。“这样一来,1单就能繁殖出无数单来,交易量超生夺冠,是指日可待的事。”该二手车从业人士形容。
腾讯科技向多位从事二手车电商的行业人士求证,均表示的确有这种现象存在。
“甚至有一些公司在融资前会把每单倒手6到7次,最后给投资人展示的数据可能比真实情况夸大将近10倍。”对于这种订单多次倒手的情况,前创新工场创始人赖晓凌对腾讯科技表示非常常见,他还强调,这种现象通常伴随着筹备融资周期性发生,往往发生在融资前几个月。
在接触了多家汽车领域的创业公司后,赖晓凌发现,从数据上来看,很多公司在融资前三个月订单量增长会非常凶猛,融资之后就会发现订单有所回落。“当然,这里面涉及很多层面,有的可能是公司自己对数据的粉饰,有的可能是员工为了牟利动了手脚,如果是后一种情况,那么很有可能连创始人自己都不知道。”
优车诚品创始人丛林还对腾讯科技透露,除了上述重复计算的方法,还有另外一种常见现象,就是车商自己成交的车辆算成是平台的,而平台会给车商一定金额的信息费,“说白了就是买交易数据。”
房产O2O:向竞争对手切单2015年以来,一股房产O2O创业潮暗流涌动,包括爱屋吉屋、链家旗下丁丁租房、房呀、火炬租房在内的去房产中介化互联网公司试图以低佣金、轻资产模式颠覆传统房产中介。
除了创业者,各大信息分类网站也在加码布局房产这个垂直领域。今年3月,58并购房地产租售服务平台安居客,并成立房产事业群;4月,赶集与房多多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房产中介企业链家也与德祐地产宣布合并,共同打造新品牌“新链家”,声称从传统服务模式向房产O2O转型。可以说,房产O2O市场激战正酣。
公开资料显示,其中一些互联网创业公司的业绩令人咋舌。据上海房产交易中心数据显示,某家房产O2O公司2015年的二手房交易成绩单是,4月674套、5月1223套、6月1302套、7月1385套。其中,5月到7月,连续三个月取得二手房交易的第三名;在北京市场,据北京住建委数据显示,4月114套、5月216套、6月494套、7月856套,甚至在6月、7月位列北京第四,稳居第一阵营。
而有业内人士对腾讯科技透露,该家公司的真实成交数据可能只有50~60%,其余订单则为切单所得。所谓切单,指的是把订单从竞争对手手上拿过来。
以爱屋吉屋为例,有用户曾表示,在其与爱屋吉屋沟通过程中,爱屋吉屋经纪人直接向其提议先去链家、我爱我家等房源多的房产经纪公司看房,等确定房源后再找该公司签约,费用可以在官网规定的1%中介费基础上减半,也就是只要0.5%中介费。同时期,链家二手房交易中介费是2.7%,我爱我家做司庆时中介费为2%。通俗地讲,就是买房人在链家看中的房源去爱屋吉屋签约,最高可省2.2%中介费,一套300万总价的二手房可省近7万元中介费。
腾讯科技此前调查发现,在互联网新生力量正在大刀阔斧地对传统房产租赁行业进行改造时,过快的发展速度也让这个领域乱象频发,比如假房源和飞单事件。
相比于假房源和飞单,切单的做法则可以美化成交数据,“证明”公司的实力。
不过,随着近期全球资本市场持续动荡,风险正在向那些用光鲜数据过度粉饰自己的创业公司逼近,同时,行业对数据造假行为的警惕和批判也在加强,呼吁健康创业环境的声音逐渐高涨。
O2O是个万亿级的市场,代表着互联网的风向与未来。然而,证明自己的从来都不是那些掺了水分的数字,而是一步一个脚印的稳扎稳打。事实证明,伴随着股市震荡,不少创业者明显感觉到融钱变得更加困难。烧钱难以为继,虚幻的繁荣数据也只是一种“心理安慰”,唯有真正提供创新和价值的创业公司才有机会走的更加长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