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深圳市人大常委经济工委委员、深圳市互联网金融商会会长、迪蒙科技董事长向隽
现代银行业发端于17世纪末,如今300多年过去了,我们惊奇地发现,银行业的基本制度和运营逻辑几乎没有任何变化,这实在不符合商业演进的基本规律。所以,一直以来认为“传统银行将消失”的言论并没有间断,包括预言帝凯文凯利和首富比尔盖茨都是该言论的坚定支持者,而在更多人眼里,这不过是空穴来风,耸人听闻罢了。然而,事实是,今天全球银行业正在遭遇30年来前所未有的冲击,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这个问题,传统银行真的进入倒计时了吗?
几百年来,银行业将金融“二八理论”奉为圭臬,即坚持服务好20%的头部客户来获取80%的利润,这在过去两三百年的工业化、规模化时代,符合社会发展主流,因而也成就了银行业几百年的商业辉煌。然而,时代更替、人本思维、科技创新等因素,正在悄然瓦解传统银行的根基,历史告诉我们,不思变、不求变本身就是一套桎梏人心的枷锁,当然,挑战银行的力量主要来自外部,或者说是时代的选择,“忽喇喇大厦将倾”,人类向前发展的规律不会改变。
在中国,现代银行业已有120多年的发展历史,在稳定、调节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截至目前,虽然仅有一家商业银行和少数储蓄机构破产倒闭,但从发达国家银行倒闭周期性规律来看,随着银行市场化进程的深入,碍于体制、信用、技术等多种原因导致破产的趋势将难以避免。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发生后,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具有158年悠久历史的雷曼兄弟,因持有大量不良资产宣告破产,紧接着在全球引起银行倒闭的多尔诺骨牌效应,结局相当惨烈。
今年,可以说是中国银行业的动荡之年,亏损、裁员、关闭网点等负面消息不绝于耳,近日,毕马威一份关于2030年银行将消失的报告,更是一石激起千层浪,从报告分析来看,近几年,互联网金融或者说金融科技势如破竹,或将成为传统银行在21世纪的进化体。归根结底,共享金融、普惠金融才是未来金融发展的终极目标,而金融科技有助于这一目标的实现。数字技术、人工智能、区块链等金融创新技术能够在消除金融歧视、扩大金融服务范围等方面发挥最强优势,从而彻底终结金融不平等的历史。
目前,在智能投顾、第三方支付、民间征信、数字货币等领域,互联网金融已经形成了不可逆转的强劲势头。尤其是第三方支付,已经严重冲击了传统银行支付体系,因此,支付可能成为银行业中最先崩溃的业态,此外,数字货币来势汹汹,纸币面临消亡,今年1月20日,央行召开数字货币研讨会,会议传递了一个明确信号:央行将争取早日推出数字货币,并透露早在2014年就成立了专门的研究团队。这样一来,传统银行背靠的纸币流通、结算体系也将遭遇变革。
数字货币替代纸币是时间早晚的问题。纸币技术含量低、安全性、便利性及流通成本都不甚理想,而数字货币不仅能够提升经济交易活动的便利性和透明度,减少洗钱、逃税漏税等违法犯罪行为,还能提升央行对货币供给和货币流通的控制力,更好地支持经济和社会发展,助力普惠金融全面实现。另外,在信用成为个人重要资产的今天,民间征信的发展也打破了央行一家独大的格局,芝麻信用、腾讯征信、京东白条等依靠消费、社交、日常缴费等数据沉淀形成的信用画像,在提供更全面、精准、多元、快捷的信用服务方面潜力更大。
如今,“机器人”代替人类工作业已成为现实,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开发普及,智能投顾将对银行柜员、客户经理、理财经理等多数岗位形成正面冲击,对此,银行不无恐慌,近两年,大量银行高管跳槽互联网金融就是最有力的印证,金融人才的流入,对互联网金融则是锦上添花。2007年,互联网金融进入中国;2014年,互联网金融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成为“十三五”规划国家重要发展战略;2016年,P2P网贷基本法颁布,互联网金融进入法治时代,中国互联网金融紧抓长尾一路狂奔,盘活了中国长久以来的金融压抑。
面对如此多的变量,传统银行路在何方?不可否认,互联网金融确实是银行最强势的对手,互联网金融会不会取代传统银行,结束银行几百年来的金融霸主地位,笔者认为,传统银行必然向互联网金融靠拢,传统银行互联网化、技术化、智能化、人性化改造已是趋势使然。20年内,中国传统银行将彻底消失,取而代之的将是互联网金融范畴内的数字银行,类似微众银行等互联网银行会越来越多。毕竟,当时代的潮水退去,真正的裸泳者终将暴露无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