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it 资讯 微软可能正在变得更“软”

微软可能正在变得更“软”

聚焦it摘自 网易科技 文/ 卢鑫

本周发生的头条事件当属苹果于9月9日召开的产品发布会——不过,这并不是小编今天要点评的主题。

本次发布会上,微软破天荒地首次派出副总裁给苹果新iPad Pro助威——这才是让小编觉得特别有意思的地方。

1

其实,如果我们特别留意一下媒体对iPad Pro的评价,就不难发现:iPad Pro最直接竞争对手就是微软的Surface和Surface Pro。是微软弄不清楚状况吗?怎么会出现在“敌人”的产品发布会上给竞争产品助威?这个表面看来极其矛盾的现象,其实或暗示了微软可能正在酝酿新一轮重组和转型的计划——包括Xbox在内的全部硬件业务恐将被逐步放弃,未来的微软将“只软不硬”。

事实上,小编也不是第一个提出这种猜测的人。国外主流媒体,包括华尔街日报、福布斯等等,都曾对微软可能剥离Xbox业务进行过采访报道,时间大约是在2014年7月前后。为什么是集中在这个时间段?因为从去年的5月到7月,微软先后被曝出Surface销量不行(主要集中在对Windows 8的不满上),Xbox One销量也不及对手,同时收购来的诺基亚业务也表现得一团糟,微软为此还不得不宣布高达1.8万人的裁员计划等……一切的一切在当时都让人感觉到微软似乎已经无法驾驭硬件业务,尤其是在大嘴巴的史蒂芬·艾洛普(Stephen Elop)放话明示“公司有可能出售Xbox业务”后,华尔街更是有了“不硬的微软可能会更好”的流言。

流言怎么说,其实不重要,重要的是微软实际怎么做:

2014年2月4日,萨蒂亚·纳德拉(Satya Nadella)正式接过帅印,成为微软新一任CEO。一个月后,纳德拉提出了“云服务第一,移动平台第一”(Cloud First Mobile First)的新战略,但演讲全文并没有具体提到任何一款微软(包括诺基亚)的硬件设备,倒是“iPhone”一词先后共出现了6次。

纳德拉言行一致,上任不久后便带领“新微软”发布了iOS版Office和Android版Office,此外还对.NET框架宣布开源……直到今年,公司甚至又推出了可运行于Mac OS X系统上的Visual Studio Code,并宣布Windows 10能同时兼容Android和iOS两大平台……

新微软的“软实力”进步有目共睹,不过硬件业务就大不如预期了。

72亿美元收购诺基亚硬件设备部门的交易于2014年4月底正式完成,然而3个月后,微软却意外但又不那么意外地宣布了一项1.8万人的大裁员(收购之初可是给员工发过“纪念册”的,精致的小红册子,见图)。

裁掉大量“老员工”不算,同年10月,微软又宣布将完全放弃“诺基亚”这个品牌,只保留“Lumia”作为商标名称——此时,我们都以为微软要严肃认真地重振手机业务了?并没有!

转眼到了今年7月,微软突然宣布为诺基亚“减计”75亿美元资产。换而言之,微软终于变相承认“收购诺基亚”是一个错误,而今公司也不得不为这个错误买单——赶走员工,关闭业务,从财务报表上彻底抹去其痕迹。

以上只是微软在诺基亚这块业务上的举动,下面我们继续看Xbox业务和Surface业务。

收购诺基亚后,艾洛普重新回到微软,并成为统管Xbox和手机两大硬件业务的设备部门负责人。可惜,这并不符合新CEO纳德拉提出的全新战略。于是,艾洛普被迅速“架空”——Xbox业务于2014年3月从设备部门独立,成为了与Windows和Office齐名的新部门——而就在要公布75亿美元减计消息的前一个月,艾洛普也终于被微软果断清扫出局……

虽然Xbox部门独立了,但这并没有为其带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样在去年7月,微软悄然证实已关闭Xbox娱乐工作室。从表面上看,此举是在强调Xbox要回归以游戏为本的战略;但实际上,微软则暗中砍掉了大量曾经为Xbox拓展家庭娱乐业务(电视机顶盒)而组建的资源,其中自然也包括多位高管和技术领军人物。

我们可以将微软这种逐步从Xbox中抽身的行为称之为“正常商业调整”,但经历过多次调整的Xbox One,在今天也没能反超对手,这恐怕只会让软件出身的纳德拉更加“唾弃”利润微薄的硬件业务。不是已经有华尔街分析师开始担心微软的免费战略会影响未来收入增长了吗?所以在今年3月出现了一波股票抛售潮,投资机构还特别对此下调了目标股价,报道可参见《微软在纳德拉带领下利润空间受打压 华尔街担忧》。

说到利润空间受到挤压,微软Surface和Surface Pro平板电脑恐也是“拖后腿”业务之一。

我们都知道,笔记本电脑或者平板电脑的毛利润空间通常都不足10%,即使微软亲自出马也难以例外。经历几代产品后,尽管Surface Pro 3广受好评,并且帮助微软在第四财季(截至6月30日)实现了创纪录的8.88亿美元部门营收,但相比公司220亿美元的单季总营收,这个数字显得杯水车薪,更不用说再进行利润贡献或者利润率上的对比。

所以,我们前几天又看到了微软与戴尔合作、与惠普合作的报道——后两者将开始向各自的企业客户推销微软Surface,同时最为关键的是,还将为微软的硬件设备提供自己的售后服务和技术支持。

戴尔与惠普都是PC品牌大厂,又各自有着“媲美”或者在一定程度上与微软Surface形成直接竞争的产品。出于怎样的考虑,这两家公司需要给微软做推销,并且还提供第一方售后服务?小编认为答案只有一个,就是微软要抽身了。

微软其实已经把Surface这个品牌做成功了,该款产品的市场定位也已经得到认可,如今是最好的时机退居二线,并转型成为以提供软件平台和服务为主的商业模式。微软应该让OEM厂商来负责销售渠道和推广的问题,这也过去该公司与各PC厂商一直合作的模式。换句话说,未来的微软只需“贴牌”,生产和销售可完全由戴尔和惠普执行。微软不收取Windows的授权费用,但要使用“Surface”这个商标并打着“微软品质”进行推广,合作商们则需要向微软缴纳一定的费用(这是苹果在HomeKit等软件平台上使用的模式)。

当然,以上只是小编的猜测,不过这对OEM厂商而言会是一个好的转变——微软Surface其实是一款与自家客户竞争的产品,而随着该产品越来越受欢迎,如今又只选择与戴尔和惠普进行合作,对于其他Windows设备生产商而言恐怕是极不公平且具有毁灭性的。

微软既然通过Windows 10让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个人电脑、游戏主机,甚至是物联网平台(树莓派)都实现了“大融合”(同一系统内核被用于各种平台),并且反复提到“云服务第一,移动平台第一”的发展战略,就不应该再继续强调自主品牌的硬件设备,而是应像谷歌推广Android一样去努力提升平台的普及率和影响力。

小编很早之前——2013年9月16日,正值微软前任CEO史蒂夫·鲍尔默(Steve Ballmer)宣布要退休时,曾写下一篇投稿文,建议“新微软”应走上更加开放和“现代化”的发展道路,即:让Windows免费,并利用更换CEO的契机,通过公关手段强调新形象和新战略,以改变市场和投资者长期以来对公司“创新不足”的印象(参见《如果微软宣布Windows免费,世界将会怎样》)。

小编很庆幸,新的微软在新的CEO带领下真的这么做了(那篇文章90%的预言基本兑现)。如今,小编再次建言,希望微软可以放弃与自己客户竞争,重新回到“软”的本质精神上来。

小编并非不认可微软在硬件上的努力。但是硬件是死的,没有软件的支持,硬件就如同没有灵魂的尸体。所以我们需要微软在软件领域的突破,需要微软用“软实力”再一次颠覆世界。

这里,小编特别想举一个可能已经被网友吐槽了的例子(如果某些人又不看全文就开始评论)——小编猜测微软正逐步从硬件业务上抽身,可这家公司今年初才展示了震撼全球的增强现实(AR)头戴设备Hololens,这明明是推出更多硬件设备了,小编却说微软在退缩,小编脑子又进水了吧?

其实Hololens虽然是一款硬件设备,但能够呈现出今年初在微软开发者大会上那些酷炫效果的却还是软件技术——我们看到的虚拟机器人小车、应景虚拟墙壁闹钟,不都是通过软件计算呈现的吗?所以说VR和AR并不是靠拼硬件就能实现的东西,我们需要一个强大的算法引擎,需要微软来提供一个简化而统一的API——事实上,微软也确实是这么做的,Windows 10中包含了一项叫做Windows Holographic拓展包,专为未来Hololens一类的产品提供平台支持。

微软推广Hololens也完全可以采取Surface的策略,即官方先拿出一款硬件设备进行销售,并逐步改进。当市场成熟了,软件生态成熟了,公司退居二线,以提供平台技术支持为主。这不仅避免了与客户竞争的尴尬,也同时封住了华尔街那张总是抱怨的嘴。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聚焦it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jujiaoit.cn/news/2056.html

迪蒙网贷系统:明星大咖纷纷进军互联网金融

专家:朋友圈拉票类似传销 危害超“道德绑架”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