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年会上,由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组织建设,温州设计集团市勘察测绘研究院承建的“智慧开发区——智慧规划建设与管理服务信息平台研究与建设”成果荣获“2019年中国地理信息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罗富和、王钦敏,科技部原部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徐冠华,自然资源部总工程师程利伟,李德仁、王家耀、张祖勋、李建成、周成虎、郭仁忠6位院士出席大会。
科技进步奖颁奖现场
“地理信息科技进步奖”是我国地理信息行业的最高科技成果奖项,由国家科学技术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自然资源部批准设立,主要授予在中国地理信息科学研究、技术创新开发、科技成果推广应用、高新技术产业化、重大工程建设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公民、组织。
近年来,在国家、省、市三级大力推动智慧园区建设的背景下,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以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为目标,充分利用地理信息、遥感监测、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数字孪生等先进技术,着重以政务服务为核心,打造了规划合理、管理规范、服务一流、运转透明的“智慧开发区”体系。实现了城乡基础设施空间智能化、城乡信息资源集成时序化,推动开发区管理服务模式的转型提升,增强园区的创新能力,促进了开发区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智慧规划建设与管理服务信息平台研究与建设”是整个智慧开发区体系的核心,以园区“土地、项目、企业”三大要素为核心,覆盖从招商引资、协同规划、土地管理、综合审批、项目建设、工程质安监管理到政务决策和社会服务的全过程,形成了“1+1+N”的智慧园区大格局,即1个公共信息大数据中心汇聚数据资源、1个公共信息云平台提供大数据管理和共享服务、N项智慧应用服务各项业务。
1个公共信息大数据中心:
实现信息高度汇聚、数据深度融合
政府各部门“数据烟囱”林立,共享不畅一直是阻碍政府数字化转型的最大问题。因此,“智慧开发区”项目重点聚焦公共信息大数据中心建设,建立了开发区基础数据库和业务数据库,打破信息孤岛,实现信息高度汇聚、数据深度融合。
基础数据库涵盖了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信息、企业法人、人口、宏观经济以及建筑物五大类数据库,为开发区政府、企业和公众提供区域内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相关的基础信息,为其他数据收集、整合提供了基础参考。
业务数据库主要用于支撑部门专属业务应用,一方面将提取可共享使用的业务公共信息作为公共业务数据,如规划、审批、建设工地监管、综合执法等多类业务数据信息;另一方面将业务办理中形成的不适合公开、共享的信息,以部门专属业务数据形式进行保存,供各自部门使用。
公共信息大数据中心作为数据核心聚集地,是上层应用的基石,各类业务系统通过公共信息云平台分别与公共信息大数据中心进行数据交换,让数据在所有应用中自动化关联流转起来,解决了长期以来影响政府部门工作效率的“信息孤岛”问题,同时以“一数一源”的形式,保证了各类数据的权威性和准确性。通过各类数据基于地理空间和时间序列的大整合与大集成,构建政府信息资源目录和各专项一张图,并形成目录与数据的动态更新管理机制,从而促进政府部门的协同工作,部门管理业务的联动。在此基础上,逐步扩大政府信息资源交换共享范围,实现政府各部门信息资源全面接入,并在日常工作中自动提取、汇聚,促进大数据在政务服务过程中的关联融合和信息共享。为开发区政府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有利条件。
智慧开发区公共信息大数据中心
1个公共信息云平台:
实现数据实时更新、信息共建共享
公共信息云平台是“智慧开发区”的核心纽带。一方面,它负责公共信息大数据中心各类数据的入库、管理、关联、查询、展示、申请、审批、交换等工作,与各业务系统对接实现数据实时更新,确保了共享数据的标准性、准确性、丰富性、实时性和全面性;另一方面,它负责与各类业务应用系统衔接,通过云平台将发布的各类数据服务提供给各业务应用系统使用,实现信息共建共享,并对数据服务使用进行实时监控,保障了数据使用的安全性。
公共信息云平台是信息技术创新下的产物,打通了横向和垂直壁垒,实现了信息的在线交互,为智慧开发区跨部门信息共享、协同审批、综合管理奠定了基础。公共信息云平台将各业务系统的数据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共享,形成开发区数据统一入口,统一出口,保障数据的安全性、准确性、唯一性、兼容性和全面性,让大数据中心成为“有源之水”、“流动之水”。
智慧开发区公共信息云平台
N项智慧应用:
实现精细化管理和服务型政府转型
多项智慧应用是“智慧开发区”建设的重要成果,也是“智慧开发区”应用的最终落脚点。在公共信息大数据中心、公共信息云平台建设的基础上,围绕智慧招商、智慧规划、智慧审批、智慧工地、智慧项目管理、智慧市政、智慧经济等,研究建设了招商引资信息服务平台、建设项目前期管理系统、“多规合一”协作管理信息平台、规划住建业务审批系统、“智慧工地”监管审批平台、公共设施动态管理及统计分析系统、园区经济大脑、政务移动辅助决策系统等一批高效实用的信息化、智能化业务服务系统。打通了各部门横向和垂直条线的数据库和业务系统,实现项目招商引资、立项、前期规划设计、业务审批、施工建设、质量安全监管、竣工验收、运营管理等全生命周期跨部门协同信息化管理。建立“项目一张图”进行公建、私建、重大、重点、交通、水利等各类项目的精细空间化管理,并通过系统平台对规划实施、土地利用、企业运营等情况进行关联监管。为开发区提高公共服务供给能力,由“纸质政务”向“电子政务”、“智慧政务”转变,实现高效、敏捷、便民的服务型政府转型奠定了基础。
智慧开发区多项智慧应用
智慧招商、便捷服务投资商
招商引资工作是开发区建设发展的重要起点,也是项目全生命周期的起点。“智慧开发区”研发建设了招商引资信息服务平台,涵盖招商引资时空数据库、招商项目管理子系统、招商一张图辅助决策子系统、招商引资推荐服务移动系统等子系统,从项目起点就以信息化手段实现智慧招商、便捷服务投资商,提高了管理部门对招商项目的监管力度和服务水平,加速了“搭建大平台、引进大企业、推介大项目”的进程。
多规合一、协同三维规划
在项目土地审批、规划审批方面,“智慧开发区”研发建设了多规合一协作管理信息平台、规划三维辅助决策系统、规划住建业务审批系统等。建立了“多规融合”的数据标准和工作机制,整合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海洋功能区规划等44类规划数据,辅助消除了空间矛盾,形成空间布局合理的“一张蓝图”,实现国土空间节约、高效、可持续利用,同时为项目智能选址、合规落地、协同审批提供支持。
同时,运用BPM(业务流程管理)、三维GIS、虚拟现实、建筑信息模型(BIM)等先进技术开展建设项目设计三维可视化规划审批,将项目设计模型配置虚拟现实三维场景中,直观查看该建筑建成后与周边环境是否协调、了解地下管线配套是否健全、周边光照是否受影响等情况,让规划审批更科学,城市建设更合理。
规划三维辅助决策系统
土地精准管控、集约利用
土地是开发区发展的关键资源,精准管控、集约利用是提升开发区土地效益的重要手段。“智慧开发区”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建立了土地利用基础信息数据库、土地集约利用数据库、规划用地数据库等多类专题数据,囊括跨部门用地规划、征地、地块拆迁、土地评估、用地审批、使用监管、地效评估等全流程管理内容,实现土地高效利用。建立时空信息“用地一张图”进行可用地、已供地、已用地等各类土地的精确划分,并通过多规合一、日常审批和业务流转对土地使用情况进行动态更新。利用高分遥感影像数据实现土地变化的时空演变监测,实现土地全流程、精细化管理。为制定土地管理政策提供依据和参考,进一步提高开发区的土地集约利用水平。
市政设施精细化管理、动态维护
在市政设施管理维护方面,“智慧开发区”研发建立了公共设施动态管理及统计分析系统。结合移动GIS,实现公共设施全要素空间可视化管理,通过园区道路、绿化、管网、城管部件等200多类公共设施的一次性全域全要素普查,建立覆盖范围全、涉及类型广、颗粒度细的公共设施基础空间大数据库。最终形成园林绿化数据成果93064条、公用设施数据成果100059条、交通设施数据成果14452条、市容环境数据成果3416条、其他设施数据成果21722条,总计232713条。如此覆盖全、种类齐、内容多、颗粒度细、精度高的城市管理公共设施普查建库工作,在全国尚属首次。
同时,用户通过系统进行日常养护经费预算拨付、建设管理、养护管理、巡查上报、绩效评估等工作,实现公共设施信息动态更新;利用移动GIS建设公共设施移动端采集上报和管理维护系统,直观展示公共设施的空间布局和属性信息,方便城管、园林、交通、市政等部门的一体化、精准化规划设计和建设养护管理。进一步推进城市公共设施管理的数字化、智能化和精细化的水平和能力。
省市区互联互通、协同审批
在项目信息互联、协同审批方面,“智慧开发区”研发的规划住建业务审批系统、智慧工地监管审批平台、建设项目前期管理系统对接了浙江省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温州统一权力运行云平台、财政局金财工程系统、温州市智慧住建系统等省市系统实现审批业务协同。同时与区内招商引资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多规合一协作管理平台、企业生态智管平台、政务移动辅助决策系统等进行审批数据共享,全面推进项目业务审批信息全流程应用。不仅大大降低了管理人员重复输入项目信息的工作量,同时也保证了各部门数据的一致性,提升了数据质量,保证政府资源切实有效的共享利用。
“智慧开发区”实现了省市区之间审批数据的互联互通。比如,在此之前建设项目前期管理中心办理各项目审批业务需要前往审批局通过纸质材料申报办理,同时需要致电或者专门跑一趟了解业务上报进度。现在,通过“智慧开发区”与浙江省政府服务网各行政审批事项对接,中心项目经办人从前期接到建设任务在系统中建立项目电子档案,到项目最终竣工验收,所有协同审批流程均可在该系统上完成。经办人只要轻松动动手指敲击键盘,便可在线填写上报各类审批申请业务,并能实时查看业务审批进度,实现项目全过程管理。
项目建设全流程管理、核心要素自动关联
在建设项目全流程管理方面,“智慧开发区”研发建立的建设项目前期管理系统利将项目建议书、施工设计图、勘察测量合同、招投标文件、规划选址意见、用地规划许可等项目信息全要素直观展现给用户,并以流程化的方式帮助用户梳理好业务关系,让用户对项目建设前期需要办理的事项、已办理的事项、待办理的事项了如指掌,同时对过程中发生的会议、相关的企业人员、证照、合同等要素进行了全面信息登记,让用户可快速、按需查找调阅,大大提升了办事人员工作效率。同时以“土地、项目、企业”三大要素为核心通过三大要素一张图进行自动关联,跟随业务流程自动流转,免去手动处理过程。
建设工程质量安全智能监管
在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管方面,“智慧开发区”研发建设的“智慧工地”监管审批平台涵盖了建设项目施工审批、监督执法、专项检查、问题督改、材料检测、工程验收、现场监督记录、信息统计分析等质量安全管理的主要环节。各环节根据预设的质量安全管控目标,监控工程实体质量安全状态,配合并督促各质量安全责任主体行使自身职责,同时规范了监督人员的工作流程。最终实现从现场检查、发现问题、整改反馈到整改完成复核的全过程信息化、移动化、智能化、实时化管理。例如,系统集成了视频监控、智能门禁、通道闸管理、人脸识别、实名认证等先进技术和相关物联网设备,实时上传施工人员出入和考勤数据,强化现场人员安全管理,杜绝无关人员进入,监督项目经理、监理人员等关键人员到岗情况;通过与检测机构检测仪器的直接在线对接,实时获取检测实验工作视频和检测原始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存档,有效防止检测报告篡改,提高检测工作的有效性和科学性,间接提升建设工程质量。
此外,通过桌面端与移动端的业务联动,实现室内外建设项目全在线业务审批、日常巡检、必控部位现场监督、专项检查、现场取证并开具整改通知书等,加强了工程项目监督管理的穿透力,有效提高了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水平和效率。
经济运行常态监管,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在开发区经济运行常态监管方面,“智慧开发区”研发建立了园区经济大脑——企业生态智管平台。平台综合运用地理空间信息、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云计算、手机信令、数字孪生等先进技术,通过公共信息云平台抽取、清洗、整合了经济相关的各类数据,并进行数据挖掘分析,形成了园区经济大脑,实现开发区经济和企业信息资源多部门自动汇集、动态更新、集中管理、挖掘分析、预警预测和协同服务。以一张图的概念展现园区经济“体检报告”,评估和分析经济的各项指标、产业运行状况、人员结构及流动变化,助力开发区服务型政府转型,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园区经济大脑可实现经济运行分析、产业分析、小微园管理、企业一张图、企业评价、土地效益分析、亩均英雄榜、数据汇聚更新、智能报表、运维管理等。它犹如开发区经济的“晴雨表”,全面掌握开发区的经济动态及未来走势。同时引导工业企业树立“亩均论英雄”的发展理念,促进区域和企业实现集约高效发展、创新发展、绿色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全区经济提质增效升级发展,同时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创新政务服务模式。
大数据挖掘、移动辅助决策
“智慧开发区”项目充分挖掘大数据,利用多年积累的基础地理信息、规划审批、用地情况、经济情况等信息,结合移动信令为代表的人口实时信息,进行时空发展演变分析,为开发区发展提供辅助决策。同时,还研发建立了移动办公及辅助决策系统,通过展示开发区的区位优势、地理环境、经济特色、建设成果等整体面貌,实现规划审批、项目管理等专题数据和时空信息数据的展示、查询、分析及应用,并提供移动审批、数据采集和项目管理功能,为政务办公人员招商引资演示汇报、移动办公等提供便利。
全媒体服务社会公众
为了更好地服务公众,进一步促进向服务型政府转型,“智慧开发区”开设了专门的微信公众号,以全媒体形式服务公众。一方面,开通最新公示、招商引资、最多跑一次等信息查询展示,实现政府信息公开化、政府职能服务化,进一步提高政务服务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让群众直观、便捷地了解政府工作。另一方面,提供各类便民服务、生活服务,拓宽服务渠道、形式,实现“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路”。
“智慧开发区”项目自2010年启动建设,相继投用开发区管委会各部门的应用项目,今年投用了智慧工地、企业生态智管平台、建设项目前期管理系统等项目。
开发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多期的“智慧开发区”建设,管委会不断在政务管理方面创造新理念、引进新技术、打造新流程,利用信息化、数字化、智慧化的手段更新政府服务管理方式,项目成效显著,走在了全国“智慧开发区”建设的前列。此次荣获国家级奖项是对“智慧开发区”建设成果的认可和肯定,必将激励开发区积极响应国家大数据发展战略,进一步探索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深入开展信息化、数字化应用建设,以此优化营商环境,提升开发区的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