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郑植(香港新晋作家,媒体人)
纸媒是什么时候凉了的?
说老实话,这个年代,谁还看纸媒?书籍变成了Kindle,00后捏着抖音,90后拿着ipad刷公众号,信息碎片化,热点转移迅速,不等油墨印到白纸上,今日手机的推送就送到了。
自媒体盛行的时代,人人皆可发声,人人亦都是编辑。无需统筹,无需开会,想说到那里就说那里,去年出现了“主编死了” 系列文章刷屏,传统媒体,备受嘲弄,尊严凋零,媒体转型迫在眉睫。
连中国前些年都已经搭上AI的列车。在2016年3月发布的《“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提到,要大力发展机器人行业,并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各领域的商业化进程。同年,由国家工信部、发改委及中国财政部联合发布的《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中也提到,到2020年,中国服务机器人年销售收入预计将超过300亿元。就连中国的媒体大佬新华社近年也宣布,将建设一个“基于信息技术和人机协作的新闻编辑部”。
其实从去年开始,中国已经出现了首家商业化新闻机器人产品的企业。在创科技术一直走在中国前沿的深圳,智搜公司研发的商业化新闻机器人已经开始为咨讯平台提供信息产品,截止当前,深圳报业集团、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时代传媒集团、看财经、途牛网、康康在线等国内数千家主流媒体及企业。
在“主编死了”的呼声之后,今年有决策权的社长与人工智能提供商谈“AI+内容”合作,试图拯救纸媒于危难之间。不得不说,这是一个颇具时代特色的转折点。
哪里有价值,哪里就值得有掌声。哪里没有价值,就理应消失在历史的大浪淘沙里。
也许AI会代替部分冗杂的工作,身为编辑也无需惧怕淘汰,而应把核心竞争力用在更有价值的地方。AI不会代替记者、编辑,他们可以让人将更多精力放在机器无法解决的复杂文本上,AI节省了低技术性的文书工作,于员工、记者、编辑,可以解放双手,更加无拘无束地实施高层次的脑洞和构想;于社长,可以节省大笔人工成本和不必要的开支,利于媒体行业进一步转型。
拥抱网媒等新媒体平台,不要让AI抢了任何人的饭碗,拥抱大趋势下的变革,把握无人编辑的先机,未来就是你的朋友。
无人机,无人驾驶,下一次就是无人编辑?
我们谁也无法预知趋势,但是趋势来临之前,这一次你又站在哪里?